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

幽門螺旋桿菌之呼氣檢測

1982年澳洲的Marshall及Warren成功地自人類胃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,此項發現使人類對胃腸相關疾病的看法與了解有徹底的改變,更重要的是它推翻了以往在胃腸疾病方面牢不可破的治療觀念。

柯建興 / 病理檢驗科技術長

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其症狀以上腹痛(尤其空腹時)為主,有燒灼感、悶痛、脹痛等。但具有慢性(患者通常會斷斷續續痛好幾年)、節律性【每天固定時間疼痛,通常空腹時(約飯前一小時)】及週期性(每年固定一個時期發作)等特徵。消化性潰瘍中,以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最為常見;前者以年輕人為主,後者以50歲以上的年紀較大者為主。
消化性潰瘍是反反覆覆發作的疾病;再發率極高,一旦成了消化性潰瘍的病人,除非經特殊治療 (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),可能永遠是一個消化性潰瘍的病人。
胃酸 (絕對性或相對性的) 過高一向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的直接肇因,1910年Schwarz更宣稱:no acid, no ulcer,但西元1982年澳洲的Marshall及Warren成功地自人類胃中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,此項發現使人類對胃腸相關疾病的看法與了解有徹底的改變,更重要的是它推翻了以往在胃腸疾病方面牢不可破的治療觀念。
早期的學者認為在胃內如此強酸的還境下,細菌是不可能存在的;但是,這種細菌可以分泌出一種稱為尿素酶(urease)的酵素,這種酵素可以將尿素轉化為氨(ammonia),而氨是鹼性的,可以像一層防護罩一樣包圍著菌体,使它不受強酸的影響,而得以在胃內生存。
目前已確知幽門螺旋桿菌與人的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、胃癌及胃淋巴瘤等有密切關聯性,人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,胃酸分泌增加,胃黏膜發炎,進一步導致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,在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後,胃酸的分泌也相對減少。
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潰瘍的原凶,經過治療後要確定是否已完全清除,除了侵襲性的胃鏡檢查【組織切片(快速尿素酶檢測-CLO test及組織學法-組織切片染色及組織切片細菌培養)】外,還有非侵襲性的檢查,目前常用的有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(C13-Urea Breath Test,UBT)、血液檢驗法、糞便抗原檢驗法等;這三項檢查的準確率都在90~98%之間。
血液檢驗法的缺點是:雖然細菌已被根除,但血清抗體不會立即下降,所以無法立即反應身體內是否還有細菌;而糞便抗原檢驗法,採集檢體較麻煩並敏感度較低;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雖然價格較貴,但健保可以有條件的給付,加上病人只需呼氣,不需要抽血或採集檢體,是一項頗具便利性、非侵襲性的檢查。
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(C13-Urea Breath Test,UBT)主要是針對已完成滅菌治療,但不需要再以胃鏡確認的病人,或堅持不願意再以胃鏡來確認的病人為主。其實胃潰瘍、出血、及胃癌的診斷,還是必須藉由胃鏡檢查來判定;而接受胃鏡檢查判定過也是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的基本適應症之一(健保可以給付),沒有做過胃鏡確認幽門螺旋桿菌診斷的病人,除非自費,否則是不符合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檢測條件的。本院本著「以病人為中心」的服務理念,引進此項非侵襲性的檢查,期望為病人提供高滿意度的醫療照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